2007年3月21日星期三

黄昏玄武湖

南京城东北面的玄武湖,是我们在中国游览的第一个湖泊。下午参加两个业务洽谈会之后,赶到玄武湖公园已近黄昏,见不到湖光山色,加上阴天,更甭提夕阳无限好了。
记不起在谁的文章中读过,刮大风的日子,玄武湖湖面的波澜很大,俨然“有长江大河的气势”。可惜我们到达的时候,风平湖静,无缘一睹壮观景致。
陪游说,真正游湖要花一整天时间,它包括湖中各“洲”在内,水陆面积有五平方里之大,其中有环洲、樱洲、梁洲、翠洲和菱洲这些风景区,之间各有提桥连接相通,即使时间充足,也会走到脚软。
我并不完全同意“脚软”之说,长时间跋涉固然会消耗体力,但是,如果景致引人入胜,精神振奋,肉体上的疲劳就会相应减轻,登长城就有过这样的经验。
踩着黄昏,我们在湖畔无目标地游荡,忽然发现一块侧面像观音、正面像孙行者的怪石,矗立在石堆之中,超凡脱俗。一问之下,才知道此石来头不小,乃明时采自太湖,运来金陵摆设,是闻名遐迩的“太湖石”。后来游几座名园,看过许多以“太湖石”砌造的假山,都没有玄武湖畔这块怪石传神。
玄武湖的名气虽然比不上西湖和太湖,但是,在历史上它毕竟也有过一段风光时期。南朝宋孝武帝和齐武帝,曾经用它来训练水军;明代则在湖上建黄册库,贮藏全国户口粮赋簿册;到了清代,鉴於它终年风景如画,吸引无数达官贵人、骚人墨客和平民百姓,乃改辟为公园,供人游憩。
我们在夜幕渐重之际,乘游览车沿着湖边公路,在烟雨迷蒙中作赏湖行。这个时候,泛舟人早已归去,湖面一片平静,偶尔掠过一两只不知名飞鸟,划破晚秋的雾空,赶着还巢路。萧瑟,冷寂,似是牵动了游子的离绪,车上的喧闹,嘎然而止。行行复行行,玄武湖渐渐从苍茫中堕入灰黯的夜色,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轮廓了。
湖畔公园的斜坡上,有一间书店,回程时免不了进去逛一逛,喝杯热茶。这家书画店也卖紫砂茶壶,小巧精致,品种繁多,价钱一般上不算贵,一个宜兴“三脚龙”茶壶,标人民币八十元,以黑市兑率换算,值马币三十多元,有人在吉隆坡买同样的一个茶壶,付了马币九十四元。由於它接受人民币,不像其他国营商店只收外汇券,倒是做了不少生意。
店里的名家字画颇多,江苏省书艺美术界名士,如画家亚明、宋文治,魏紫熙、傅二石、李亚、华拓、书法家武中奇、林散之、费新我、黄养辉等,都有作品待售,令人目不暇给。我选购一幅李亚的<兰石>,因为喜欢它的清新意境。
玄武湖之行,最满足就是买了李亚的一幅画。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