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1日星期三

国民止步

每次进出南京金陵饭店,在门口大路旁,时常见到有几伙人对着饭店指手划脚,口中叽哩咕噜,不知道在谈论些啥。起初还以为是饭店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才知道,这些人原来都是从邻省或乡镇地区到南京游玩,特地赶来见识一下金陵饭店这座“资产阶级的皇宫”。因为不得其门而入,只好在路旁眺望。
我对禁止当地人踏入国际观光饭店这项“传言”,一直半信半疑。前几天,南洋商报小说版开始连载中国作家雪竹的“你好,忧伤”,开门见山就证实了这么一回事儿。而且无巧不成书,故事的序幕正是由南京的金陵饭店掀开……。
当局采取这类严格措施,主要原因不外是为了照顾住客的安全,保持宁静和避免环境卫生受到破坏。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不能仿效世界其他国家的大酒店,采取除了“国民止步”以外的文明方法,去达到同样的目的。
许多现代化国家,都是从贫穷、落后中发展起来的。从简陋的小客栈,到今天最豪华的五星级大酒店,就我的经历和记忆所及,不管是过去或现在,都不曾见过“禁止当地人进入”的例子。这种规定,除了有损国民尊严,还会造成住在饭店中的外国人产生一种拥有“治外法权”的优越感。更糟糕的是,这条规已经被一些外国传播媒介视为中国政府“阻止人民与外国人接触”的不民主措施。何苦来哉。
如果你想知道这种措施在当地人民之中所形成的心态,且让我引述雪竹小说中的一段文字:“一男一女已走到了门口,阻拦已是来不及了,特别是侍者看清那个女的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清瘦的小姑娘时,由不得也动了恻隐之心--“让她见见世面去吧,都是中国人嘛!”这样,恻隐之心转化为爱国热忱,失职疏忽转为深明大义,以一视同仁的大度目光,看着他的同胞和洋人在同一个转门里被旋转进大厅。”
故事是写一对父女闯进金陵饭店的过程。让自己的同胞和洋人一起走进饭店,还得发挥“恻隐之心”和“爱国热忱”。天啊!这是多么可怕和可笑的心态。这样的小说题材,相信只有在中国大陆小说中才能读到;如果将它译成外文,外国读者可能会以为作者是一个神经病。可是,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至少在金陵饭店——以及后来住的几家大饭店,我见证了这个伤透中国人的心的景象。
听说金陵饭店是一位祖籍南京的翁姓新加坡人和中国政府联合经营。吃饭聊天时曾和中旅社领导人谈起翁先生,意外的是,他回答我们说翁先生与金陵没有什么关系。追问下去,他才补充说:“我只能这样讲,翁先生过去对金陵饭店有些贡献”。听口气,目前的金陵饭店应该是中国政府独资经营了。这是一家赚大钱的观光饭店,从我们订房的情况看,它的业绩已经达到饱和点。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