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光耀《纽约时报》访谈一点感想
李光耀到今天还在说新加坡是被马来西亚“赶走”的,听了不得不佩服他“贯彻始终”的功力。当年他和东姑打完一场高尔夫球、在午后宣布新加坡脱离大马的时候,我在电视上看到他泪水盈眶,脸色沉重似是受了无限委屈,对马来西亚充满依依不舍之情。我当时就对一起看电视新闻的朋友们说,李光耀这场戏演得逼真感人,东姑阿都拉曼中计了。“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是序幕,掀起波涛不可收拾,当机立断全身而退是谢幕。毫无疑问,今天的新加坡人都必须对他当时作出的这个决定感恩。不然不可能有今天的新加坡。
李光耀是一世枭雄,他不可能不知道作出这个重大决定可能承担的风险,只要巫统说一声No,后果就不堪设想。以新加坡当时的实力,要和马来西亚对抗,无异以卵击石,那时候甚至连铲除新加坡境内的左翼势力,都要借助马来西亚政治部的力量。新加坡要安全撤退,除了要有手段,还要有身段;这是一步险棋,一子落索全盘皆墨。于是就有了开始的“紧密合作”到“小吵小闹”、最后“大吵大闹”到“泣别大马”的精采演出。
试想想,马来西亚这道门,容得你说进就进、说出就出的吗?且看今天的东马沙巴和砂拉越,政客们尽管可以漫天开价要这个要那个,不断做青蛙跳被收编,但就没有谁敢吭一声“退出大马”,因为没有人有胆背负“分离主义分子”分裂国家的罪名,这是保护国家领土完整不可踩到的底线,否则内安法令侍候。我刚刚在我的面书帖子上说,如果当年是马哈迪主政,我可以做这样的假设,只要新加坡稍萌异心,大马的军队就会进驻新加坡樟宜军营,柔佛州的马来同胞那当儿就会被鼓励大量移民去新加坡。要退出?看是谁说了算?不要忘记哦,马哈迪后来曾经公开批评东姑在容许新加坡退出大马的决策上“做了一个历史上错误的决定”。
在东南亚区域,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港口设施,无论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占据着战略要衢地位,它若继续留在马来西亚版图中就是“天下第一要隘”,进可攻退可守,无往而不利。就退一步说,至少不会留下今天的“后患”,夜夜听闻卧榻之侧的鼾声令我们家的大人先生们睡不安稳。凯利先生最近在反击李光耀批评我国的种族主义课题时,说新加坡的土地面积只有从宏茂桥到兀兰就像邮票那么小,和马来西亚不能相评比。这位牛津大学生一直在那边比大比小,却提不出任何令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回应李光耀的说法。我忍不住要提醒他,不要拿着一块大石头和钻石比较了,请给我们保留一点尊严。其实,我们也可以琢磨出十三颗美丽钻石的,只要“一个马来西亚”能梦想成真。为什么我们不放开胸怀齐心协力朝这个方向迈进呢?为什么还允许那些别有议程的过气政客支配马来文主流报章煽风点火,不断鼓吹极端种族主义舆论呢?
李光耀在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说,没有什么比他的夫人卧病在床两年多叫他心情更沉重,唯一可相提并论的就是他被赶出马来西亚那一刻的心情,不过这已经成为过去,夫人的病才是永久的心头之痛。他这句话充满高智慧的政治语言艺术,既公开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厚感情,同时也让以马哈迪为首的巫统鹰派听了周身不自在;“已经成为过去”既往矣,新加坡有今天睥睨国际舞台的地位,还真的要说一句Terima Kasih呢,感谢马来西亚把它“赶”出去。
(发表于21.09.2010马来西亚东方日报《东方名家》副刊)
1 条评论:
新加坡连水都没有,自愿脱离联邦会有什麽好处?都43 年了,本文作者似乎还搞不清状况,无视于马华当年用阴招离间东姑和新加坡的事实,新加坡被踢出后,联邦华裔就不再有40%占有率,马来族却由原来的40%马上提升过半,这都拜当年陈修信对官位的贪婪所赐,大马华裔地位之所以日渐式微,也拜马华和陈修信当年共同努力争取到的'丰功伟绩'所致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