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1日星期三

火车上的故事

从南京搭火车到无锡。我们搭的“软席车”,是专载外国旅客的特等车厢,相当静洁。不过,设备方面如果和台湾的“国光号”或“莒光号”一比,就差了一大截。最受不了就是座位的靠背不能往后移,整个人僵直在座位上,想舒舒服服打个盹都不能。
车厢里的空气调节,差强人意。服务员的工作态度,乏善可陈。你若相信中国出版的旅游书刊所写的“年轻的女服务员还能为大家唱首歌曲助兴”,那你就慢慢儿等吧,我宁可借友伴的“随身听”听<哎哟沙美>。
软席车厢的一个特点是,有字画和工艺品出售。服务员们十分热心于做买卖,他们就像舞台上忙碌的魔术师,花样永远变不完,转眼间车厢里就摆挂满形形色色的字画和工艺品,令人眼花撩乱。仔细看看,都是工匠们赶市集的“商品艺术”,雕琢之痕,历历在目。不过,公平地说,价格一般上相当合理,有些字画,在吉隆坡光是裱工已抵销售价。因此,问津者倒是不少,尤其是一些民俗画,十分抢手,没三两下子就卖光了。
一时想不起是在南京到无锡,或是由无锡到杭州的火车上,我和阿南饥肠辘辘,忽想起旅游杂志曾经介绍中国火车的餐食一流,美酒佳肴,连外间餐馆都不及它的水准,于是两人摇摇摆摆走了整十个车厢,到达餐车。
坐定之后,周围看看,里头布置倒是蛮雅致,明窗净几,一尘不染。一名女服务员在厨房劳作,另两名女服务员则坐在客位上和一位穿制服的男人聊天;那男的搭起二郎腿,一只长靴脱在地上,不停的用手隔着袜子搓捏脚趾,然后把手指放到鼻端吸一下,头上的军帽,歪三倒四,脸上胡子看样子三四天没刮过了。十足像是丰子恺漫画的人物。
他们之间谈话兴致很高,好像完全没有看见我们走进来。我们坐了二十分钟,肚子雷鸣大作,就是没有人过来问我们要吃些什么。我转过头去,正好和其中一位女服务员打个照面,我还没开口,她先说话了:“你们在这儿干什么?”。这是什么话?我差点儿从座位上跳起来,她大概看我脸色不对,接下去说:“时间还没到,餐车不营业。”
为什么要在我们坐了整整二十分钟之后才出声,我和阿南一直想不通。后来知道,在我们之前,长城塑胶的曾氏哥儿俩,也从餐车蹩一肚子气回来。不同的是,他们在餐车呆坐的时间,比我们多二十分钟。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