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如诗如画的江南水域无锡,那种美好的感觉,我实在说不上来。对一个感性强烈的人来说,真的会一醉到底,没有天明。
这个有两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西依惠山,南临太湖,是名闻中外的鱼米、蚕丝之乡。它是一个水网地区,河渠交织,湖泊密布,著名的古运河贯通市区,形成一幅“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苏轼)的山水画卷。
无锡市和县的总面积共有一千四百多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四百多平方公里,而太湖和蠡湖的水面,差不多占了市区面积的一半。因此,它充分发挥水乡的优势,开辟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如古运河游览、渡太湖、湖滨假期、钓鱼寻乐、湖中赏月等等。最近又开辟了江南农村旅游中心,让人们有机会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多姿多彩的项目,旅客们可以依自己的要求和爱好自由选择。
因为我们是来自锡米之乡的马来西亚,大家都对“无锡”的命名很感兴趣,特向地陪(当地陪游)请教。他告诉我们,无锡有一座盛产锡米的锡山,很久很久以前就开采完了,故名无锡,就这么简单。
依稀记得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曾经提过“无锡”这个地名,回家翻书,果然得来不费功夫。春秋战国时代,秦始皇派王翦率兵攻打楚国,取下常州之后,驻军锡山。兵士在锡山埋锅煮饭的时候,发现一块古碑,上刻“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王翦就询於当地人,得知锡山乃惠山之东峰,周平王东迁洛阳时,此山盛产铅锡,故取名锡山。历四百多年,铅锡取之不尽,而后产量渐少,此石碑也不知何人所刻。王翦闻罢曰:“此碑出露,天下从此逐渐安宁了,这岂非古人有意埋碑点醒后人,今后应称此地为无锡。”
抵达无锡开始游览,地陪就给我们出个对子,上联是:“无锡锡山山无锡”,要我们对下联。因为前后两句一定要用地名,大家苦苦思索,都对不上。临走赴火车站途中,地陪揭晓的下联是“平湖湖水水平湖”,确是绝妙佳对。上了火车,忽然想起,无锡有的是太湖和蠡湖,就没听过有“平湖”,此湖到底在何处?问起来没有一个人知道,确是孤陋寡闻。我又想,也许它指的是我们的太湖吧,这倒有几分亲切呢。哈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