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0日星期二

声东击西

世间事,要多滑稽就有多滑稽。今人若要写“新滑稽列传”,题材信手拈来皆可入文。。不说别的,就说那部我们奉为传世经典的“孙子兵法”吧。春秋以来,历代名将,鲜有不熟读“孙子十三篇”者。今日美国西点军校图书馆,还藏有英译本供洋兵哥研究。我们不仅深谙制人之术,甚至热心以求授人;可是,现在却是风水轮流转,被别人用术制我。套句儿歌来形容,正是“你说奇怪不奇怪!”也。
“声东击西”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古老战术之一,在战场上应用得宜,无往而不利。但是,若以现代人眼光来看,与其说它是战争经验的垒积,不如说它是一种哲学智慧的结晶;即使应用在社会科学领域,也一祥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我这种说法,是有事实可以佐证的。这些年来,我们不断的被舞狮、招牌、宋谷、头巾、祷词,街名、华文电话簿和三保山等诸如此类的课题玩都玩残了。就在我们被纠缠於这个层次疲于奔命的时候,在“多隆多隆”声中,人家轻舟已渡万重山。我们呢?民族文化和教育权利朝不保夕,财经参与权日渐萎缩,传统的民族企业一家家先後易手,天然资源的分享已经是阿拉丁神话;至於政治权力的“配合”,也不过是民主橱窗中的小摆设,让几个在政治舞台上跑龙套的官儿们过过瘾而已。这幅两岸猿啼声不绝的凄迷景象,不就是“好一招声东缶西!”的具体说明么?
我们是不是“中计”了,这问题还是让大智大慧的人去回答。现在每个人所关心的,是计将安出?我们一些在朝的智者,经常以“智取论”安抚族人,其实这种论调首先就抬高了自己,低估了别人;一旦“智取”变成“被取”,才恍然发现智者是别人,愚者是自己,再回头已是百年身。过往的历史教训,早经证明这一点。难道我们要一再重蹈覆辙?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