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6日星期二

征用意图未了 沿河老房子命运未卜


我一直在等待甲州首席部长莫哈末阿里就征用沿河老房子事件,与甲州中华工商总会和受影响业主对话结果。我在事发之初就在一个公开场合指出,这除了是一项“系铃解铃”的大选动作,同时也是实质性的试探性长期策略。

果如其然,对话会捎来的“佳音”是,政府决定撤销宪报发布的征用令,因为这是“土地局官员对老街土地不熟悉搞错了”,接着把球抛给中华工商总会,要求该会提呈有意让政府重建的地主名单。换句话说,州政府征用重建的意图并没有点上句号,只是“我来拿”或“你拿来”的区别而已。大选过后,还有续集。

也是沿河老房子业主的特许会计师赖鸿权,在对话会中揭露了一个惊人事实。他说,一些老房子业主欲进行维修却“遭到阻止”,要维修图测必须获得马六甲博物馆机构的批准,使得欲进行维修的业主不知道到底要如何开展维修工程。

真如政府一再强调的征用理由所指的业主“不愿维修”“让它破烂”吗?赖鸿权揭露的事实提供了另一个版本的答案。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整个事件的发展经过吧:


担忧产权突被侵蚀 惊惶失措寝食难安

马六甲州政府在今年1月17日的宪报公布,基于“公众利益”,决定征用马六甲河边上143家老房子。这些老房子分布在板底街、吉灵街和甘榜于汝沿岸,都是七八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老商住店,是早年华族移民一砖一石搭建起来的心血结晶,拥有殖民地时代英政府发出的永久地契。

一个世纪以来,这些沿河老房子,楼上住家楼下经营小本生意,已经传承好几代人。今天它仍然是这个古老城市商业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些房子已翻新重建,或因应经营需要内部早已装璜一新;在供不应求的商业契机下,“年久失修”或“破烂没人理”的老房子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随着马六甲河美化工程接近尾声,人们正在为马六甲河的面貌一新和商机无限欢欣鼓舞之际,州政府突然来一道征用令,犹如劈在头顶的一声惊雷,叫143家老业主惊惶失措,寝食难安,提心吊胆过春节,担忧产权不明不白的被侵蚀。

首长证实决定征用 全部一百六十五家

就在社会议论纷纷的时刻,甲州行政议员古乃光出面澄清说,这是宪报出现错误,州政府要征用的其实只是其中一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绝对不是143家,还说他已经和首席部长进行沟通,确是“宪报上的技术错误”,根本就没有全部征用这么一回事儿,要大家尽管放心。

出人意表的是,言犹在耳,隔天首席部长莫阿末阿里却在甲州马华新春大团拜会上证实,州行政议会已通过征用决定,不愿让政府征用的143家老房子业主可向政府申请取消。古乃光也改口接着说,被列入征用名单的老房子业主可向他反映,州政府官员一旦确认老房子情况良好,将取消征用,而哪些被征用的破烂老房子的业主若愿意进行维修,也可以申请取消征用令。

更离奇的是,紧接着消息传出:被征用的老房子又增加了22间,总数由143间变成165间。“宪报上的技术错误”之说,一夜之间沉寂下来。165家沿河老房子面对被征用命运,产权岌岌可危,绳索沉甸甸的套在颈上,已是不争的事实。

城中处处闻啼鸟 古乃光紧急求救

这就像是大选前给在野党送的一份大礼,在野党领袖们倾巢而出,除了发表严正声明指责州政府侵犯人民产权和自主权,同时沿户访问受影响业主,收集签名,表达强烈反对政府不动声色突如其来的征用行动。几乎是百分九十以上的业主,响应了这项签名运动,其中超过半数业主是马华的老党员或坚定支持者。

随着大选日期的宣布,马六甲市区国会议席对朝野来说是每票必争的50对50选区,上届大选国阵收复失地的多数票只有百来张,任何一个施政上触及神经末梢的敏感课题,都足以令国阵阴沟里翻船。

这半路杀出来的沿河老房子征用令,一下子掀起滔天巨浪,城里处处闻啼鸟,古乃光眼见情势不妙,立刻向首席部长“求救”,启动危机处理机制。据说在2月13日举行的州行政议会中已通过“撤销征用令”,但却留下一条尾巴:“政府仍在鉴定及确定并且会征用那些破旧和无人维修的单位”。且不说“撤销征用令”迄今尚未在宪报正式发布,无以为准,光从征用单位数字从确定到不确定、并且继续进行“鉴定”这一事实来看,征用行动只是由实转虚观后效,并没有点上句号,摆明是缓兵之计,也是一种模糊政策。大选过后沿河老房子的命运如何?没有谁能够提供准确答案。

为何不防范于未然 事后前言不对后语

人们心中一直有个不解之谜:身为州行政议员,当征用建议在会中提出讨论时,古乃光为何不力陈利弊防范于未然?为何不挺身捍卫业主权益?却在事后发表前言不对后语的误导性言论。我好生怀疑,他似乎完全不曾参与整个决策过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他后来不断强调政府要征用的是年久失修的破旧老房子,这类老房子到底有几间,始终说不清楚,而他不经意透露的哪句“比如华侨银行”,简直令人吓一大跳!巍峨矗立在金声桥畔的华侨银行大厦怎么会是“年久失修”呢?如果连华侨银行大厦都可以列入未来的征用名单,那整条吉灵街、板底街和甘榜于汝沿河全部老房子都可以一锅端了。阿里舞剑,志在何方,明眼人都已看得很清楚。

公众利益一片空白 如何令人口服心服

熟知国家土地法典有关土地征用程序的人都知道,征用令在州宪报公布之后,政府接下来就会发函通知有关地主商讨赔偿细节。双方若在价格方面僵持不下,政府将根据本身的估价发出一笔赔偿金,业主必须先接受这笔赔偿金同时交出相关土地,再向仲裁庭提出上诉,业主可以聘用独立估价师根据合理的市场价格指标,争取更高的赔偿金,等待法庭的最终裁决。

在“公众利益”大前提和有关法令条文规定下,反征用行动很少能获得成功。在不可抗拒的法理之下,业主和政府之间可以解决的只是赔偿金的是否合理问题,不存在“取消征用”的事实基础。除非是政府基于本身的理由,自动宣布无条件取消征用令,则皆大欢喜。

60年代我在市政府工作时曾经有过征用私人土地的经验,就记忆所及,除了赔偿金的调整,还不曾有过地主抗告成功的案例。我们在采取征用行动的同时,把“公众利益”阐释得很清楚,比如开辟公路、公园、铺设大水管、装置路灯和消防龙头等等,完全符合法令规定有关“公众利益”的要求,与今天甲州政府征用165家老房子简简单单抛出一句不知所以然的“公众利益”相比较,是更能令公众信服的。

外国游客络绎不绝 未来商机无可限量

经过美化的马六甲河和两岸的老房子,虽然少了一份原始的乡土味,却也增添了一份时代的妩媚。它与上海的周庄和朱家角、苏州的同里这些中国著名的水乡当然有很大的差距,但它毕竟是载负着这个古老城市悲情历史的河流,特别是它曾经是中国闽粤地区被贩卖南来的奴工(猪仔)聚散口岸,两岸的老房子见证了这段可歌可泣的血泪史,也融入历史成为有机的一部分 ,引来今天外国游客络绎不绝。

就目前的发展步伐来看,马六甲河水上市集的逐渐形成相信只是时间问题,两岸老房子“开后门迎客”的日子应该为期不远,人们企颈以盼的商机就在眼前。在这当儿,州政府到底是基于什么“公众利益”来征用沿河的165家老房子?是要进行旅游商业资源的从新分配吗?这样做公平合理吗?州政府应该说清楚讲明白。

溯流而上资源丰富 动老房子缺乏远见

也许是我想得太多太远了,我实在不愿意去揣测马六甲州政府的真正意图。我只想向州政府进一言:美化后的马六甲河处处充满商机,溯流而上可开发的资源触目皆是,换装后的沿河马来乡村甘榜摩登,就是一个成功的最好例子,州政府再开发一百个甘榜摩登模式的沿河景点和商场,人们都不会有异议。

舍本逐末去动市内沿河165家传统老商住店的脑筋,忽视前人努力经营的成果,引发无谓争议和社会猜疑,是完全不必要的。正如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不要以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抄捷径.

我现在宁可相信州政府先前的一系列行动(从强行征用到选择性征用),是“土地局官员摆乌龙犯的错误”,最终真能无条件完全放弃征用,大选过后165家老房子可以平平安安不再受到任何骚扰。

(发表于2008.02.24马来西亚东方日报<文荟>副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