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1日星期三

学中有术

记忆中,我所接触到的第一本关于民生和经济的著作,是现任马大副校长翁姑阿兹教授写的<经济和贫穷>。虽然事隔多年,这位经济学者所描绘的东海岸赤贫农民和渔民的凄苦景象,犹历历在目,农渔家唱不完的悲歌,仍在耳边萦绕。三个多月前,特地向吴天才副教授要了一份原书的影印本,重温一遍。对翁姑阿兹教授锲而不舍深入民间作调查研究的治学精神,依然是说不出的钦敬。
可是,在这次马大发生的选修非国文科目教学媒介语的争议中,翁姑阿兹教授所持的态度,却使我对这位自己十分景仰的学术家产生了“学中有术”的怀疑。特别是在争议伊始,他就以权倾高等教育领域的统治者姿态宣布“这是最后决定”,想把这个牵涉到学术自由的重大课题镇压下来。这是多么令人失望啊!
我虽不学无术,也愿效野人献曝,发表一点个人见解,就教於有饱学之士。
在逻辑上,选修中文,以中文为教学媒介语文,选修淡米尔文,以淡米尔文为教学媒介语文,并不悖理;在学习上,它所能取得的直接效果,远远超乎以其他媒介语文教学所能取得的间接效果,是无可争辩之事实。。就学术自由而言,强迫精通中文或淡米尔文的学生,以另一种语文选修中文和淡米尔文科目,就是对学术自由的侵犯了。至於不谙这两种语文的学生的选修问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解决。马大校园迄今尚未见过有非华印裔学生热烈选修中文或淡米尔文的盛况,将来即或有这样的一天,也可以如陈祖排博士所说的“增加以国语为媒介语文”。在西方国家一些著名大学,洋学生蜂涌选修中文,虽然以英文为教学媒介,但大部份重要中文科目,还是以中文为教学媒介。因此,所谓剥夺其他学生的学习权利,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有人抬出“大学自主权”来唬人,要“外人”不准干预校政,同时要人家“不要把问题政治化”。其实,取消非国文教学媒介语的决定,本身就抵触了“大学自主权”中最珍贵的学术自由精神,它的“政治化”背景,更是昭然若揭。
今日学术界一些大权在握的学术家,学中有术,术中有学;我们这些不学无术之徒,要辨真伪,可真不容易呢!雾非雾,花非花,雾里看花,虽然是一片迷朦,但是,雾是雾,花是花,雾和花到底是不容混淆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