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拉队到希尔顿咖啡屋,背后传来粗犷的一声“Oh, Darling”,回头一看,苏丽绮正被一名洋人搂住,在她面颊上亲了一下。我们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景象吓到,还觉得十分有趣,连平日言行拘谨的爱薇都抿住嘴笑。
苏丽绮就座后说,那是她多年不曾见面的老朋友,想不到会在这里相遇。她回味说,他年青时长得帅,今天如果他不亲她一下,她也会主动亲他。言下流露的欣悦之情,引得大家都跟著她快乐起来。
表现在肢体语言上的礼节,都留存很深的文化烙印。它给人们的感觉是,那是一份不带丝毫暖昧的亲昵、关怀和爱护。如果你因此而“大惊失色”,或者为了表示自己是“保守”和“不随便”的女性而杏眼怒睁,那失礼的将是你自己,不会是对方。
每一种体语都有著各自的文化、宗教背景,或是属于一种风俗习惯。无论如何,它都是对别人表示敬重的善意的圣洁行为,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 相见时热烈拥抱,并且不停的抚摸对方的背部,是太平洋岛上波里尼西亚人的见面礼;爱斯基摩人喜欢用拳头捶打好朋友的头部和肩膀;萨摩亚人彼此嗅闻对方;非洲民族相拥时互贴脸颊;马来民族亲吻统治者或长者的手背;日本人的九十度鞠躬;中国人的抱拳和互拉双手;西方人的握手和亲脸颊,以及欧洲人以看似轻佻(其实不然)的扬眉示意等等。这些体语在交流感情方面的功能,皆显而易见,虽然表达方式各异其趣。 至於另外一种流传在男人之间的“肢体语言”,可就不是体语专家们所讲的那一种了。男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跨国体语”,是最能表现英雄气概,也可能最叫英雄气短的原始体语。这不在本文话题之内,就此打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