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1日星期三

谒中山陵

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的陵墓,在南京城东巍巍钟山南麓。我们在秋高气爽的早晨谒陵,以为是来得最早的一群,没想到更多人比我们更早,整个陵园一片人山人海,要拍张没有闲杂人等的纪念照都不可能。这位中国国父受人们景仰的程度,可以想见。
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住在南京现在的长江路西花园后面跨院里。公余郊游,对钟山一带的景色十分喜爱,曾对随从说,死后若能葬身钟山,真是太好。为了满足他生前的心愿,国民政府在他终年之后移灵钟山,建立了中山陵。这也就是他的陵墓没有建在自己家乡广东省中山县翠亨村的缘因。
中山陵在1926年春开始动工,到1929年春才完竣。它的总面积有八万平方米,高73点33米,海拔158米,建筑布局呈自由钟形,邻近还有音乐台、光化亭和水榭等建筑。
我们沿石级登陵,颇费力气,分段停憩,继续往前走,无一人半途而废。途中最吸引人的景致,是近陵最后一段的花圃,各色鲜花铺成一片艳丽的方形花毯,游人争相在此拍照。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最好的取景角度,往往被人以绳索围起来,要进入拍照得付“租景费”,再不然就是由那些“特权人物”用他们的相机替你拍,定时当场交货,任他宰割。这不是第一次碰上,先后在中国各地的旅游区,都遇过这种情况。到现在我还弄不清楚这一号人物到底是“个体户”或“国家摄影师”。不管怎样,这种令人憎恶的绝无仅有现象,最好还是及时纠正,免得被外国旅客当成笑柄。特别是在中山陵,在高悬的“天下为公”底下,有人大搞“天下为私”的勾当,岂不是莫大讽刺。
随着人群推挤进入陵室,匆匆一瞥石棺上孙中山的石雕遗体,安祥的容颜,和蔼可亲。想起他一生崇尚博爱,提倡民有、民治、民享,一代伟人,功未竟而身先死,不免欷嘘!带着瞻仰和凭吊一位伟大政治家的沉重心情,我们挤出陵室,随着人潮默默离开中山陵。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