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1日星期三

不识钟山真面目

听老南京说,要知道南京的天气,看看钟山的脸色就心里有数了。在高处远眺,如果钟山被重云包围,当天一定是阴天,反之则晴,十分准确。南京人差不多都视钟山为气象预测台,对它很是信赖。
“金陵四十八景”中的第二景“钟阜晴云”,就是钟山胜景。它又称紫金山,共有三峰,主峰是北高峰,第二峰即是中山陵所在地的小茅山,第三峰是天堡城,人们经常提起的“紫金山天文台”,就建在这儿。
古今文人着墨钟山,都对它情有独钟。有的震慑于它的巍峨气势,有的则沉迷于它的妙曼多姿。印象最深刻是一位生于江南的中国近代女作家写她与男朋友登钟山,那句“即使从钟山掉入万丈深崖,也死而不悔”,读之动容。江南女子的浪漫情怀,就是如此感人。
我们没有机会登钟山,只是在游览中山陵,明孝陵,孙权墓,明故宫遗址和灵谷寺的时候,到过山麓。靠得太近了,领略不到它的风情。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身在山中;拾他牙慧,我们不识钟山真面目,则是因为身在山脚下,一样无奈。
陪游告诉我们,钟山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因为它的云景变化多端,蔚为奇观。春、秋两季遇到好天气时,登峰看云的人络绎不绝。有些胆色过人的冒险家,偏爱在夏天暴风雨快来临的时刻上山,一睹浓云堆砌的美丽图案,瞬息间变形转色,云层中迸发出疾雷闪电,暴风横掠山腰,卷起波澜壮阔的松涛,带来排山倒海的豪雨,顿使天地变色,山川震荡,此情此景,别说亲眼看到,听一听身历其境者的叙述,已足以令人惊心动魄。
钟山的魅力并不止於城外,它的余胜还跨过天平门延伸到城内,由东而西形成富贵山,覆舟山、鸡山,鼓楼岗,五台山和清凉山。其中清凉山是“金陵四十八景”中的第十九景“清凉问佛”。宋代诗人林和靖曾有诗咏清凉山秋景云:“渺渺江天北雁飞,石城秋色送僧归。长干古寺经多少,为到清凉看翠微”。这首诗把清凉山的景、色、意、象都写活了,扣人心弦。
由於安排不出时间,这些名山我们都错过,连清凉山脚下有一个以美丽哀愁故事出名的六朝胜迹“莫愁湖”,我们也路过而不入。想起这些行程上的缺憾,还心有戚戚焉。
钟山周围皆美景,风光旖旎,游目驰骋,心中无比舒畅。在它的呵护之下,烟树万家的南京,更是妩媚动人。钟山哺育了南京,南京也深情地反哺钟山,每年为它带来无数的瞻仰者,使它名闻四海,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