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太湖船,还以为自己在重织一个古老的梦,想把那万顷烟波翠微的太湖美景搂个满怀,怕它瞬息消失在虚无缥缈间。品一口香茗,嚼一口水晶梨,倾听船舱里不绝於耳的惊叹声,才猛然觉醒,自己真已置身太湖,游弋在赶着鱼讯的点点风帆之间。
我们乘坐的是一艘华丽的龙船,船舱正中摆着“龙椅”一张,谁都可以坐上去当十秒钟皇帝,拍张龙颜大悦的御照;因为没有征收“租椅费”,每个人“皇”心大起,纷纷登座,照拍如仪。我在想,清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十二次游江南赏太湖,相信都没有如此风光,盖当时尚未有先进摄影和录影设备也。
在船上浏览太湖景色,美不胜收。东南面的“湖东十二渚”和西面的“湖西十八湾”,双双环抱又相互对峙,看去似山中有山、湖中有湖,既有内湖的平静淡泊,又有倚山滨海的雄伟气势,构成一幅无际的自然景气,任由万物自由翱翔。以写湖山留名后世的元代大画家倪云林,晚年由於社会动乱,弃家隐居於太湖长达二十年之久,从大自然景致中发掘创作题材,以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构思,另辟蹊径,独树一代画风,为后人竞相仿效,并加以发展。曾有人见过明人临摹云林的“六君子轴图”,画中六株挺拔树木,都是太湖一带常见的松、柏、梓、楠、槐、榆。可见太湖一直在滋养着师法自然和写生湖山的中国古代画家,它对中国山水画风格所发生的深远影响,不容忽视。
诗人郭沫若眼中太湖最美的景致是在鼋头渚,曾有诗咏“太湖绝佳处,毕竟在鼋头”。他或许是对鼋头渚的粗犷豪迈别具只眼。我则宁取青翠玲珑的太湖三山;登山眺望,山色水光,交错辉映,令人心旷神怡。此外,从鼋头渚跨过宝界桥到东蠡湖畔有座“蠡园”,相传是陶朱公范蠡为他所宠爱的西施而造,两人后来在这儿双宿双栖。园中山水,真假难分,有真山真水、假山假水、真山假水,假山真水,正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注)。虽然如此,它仍不失滨湖而建的园林之美,意境开朗,明媚灵秀,是中国园林艺术佳构之一,也是游人流连忘返之地。
注:上句取自“红楼梦”第一回太虚幻境石碑坊之上联。下句原联是“无为有处有还无”,作者狗尾续貂擅改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