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哪里来的那些谎言”是《红楼梦》小说中,迎春用来描绘史湘云的一句话。如果用这句话来解释爱情,难免会使天下有情人感到大煞风景,意兴阑珊。可是,亘古以来“爱的谎言”泛滥成灾可资例证的,倒是多如恒河沙数。
最近为了写一些伪君子们嗤之以鼻的“游戏文章”,闲书读多了,益发觉得人性的可爱处,乃在於求真的执著。从各个方面去探索事物隐藏的景,似乎是乐此不疲的一种追求。
现代专家学者们研究范围几乎无所不及,连“爱情真相”也成为潜心探索的一门大学问。如果我告诉你,根据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的分析,所谓“爱情”不过是“一场互相欺骗的迷藏”,而“绵绵情话”只是热情冲动时发出的一种“动听的声音”,就像梦中快乐的呓语,并不是正常生活中所存在的。你一定会对这样的研究结果大吃一惊,痴男怨女们甚至可能绝食抗议呢。
不过,可别以为这是今人故作耸人听闻之说。除了我们的古人曾问世间情为何物,那位英国人宁可失掉一百个印度也要拥有一个他的莎士比亚,虽然写过不少赞颂爱情的诗篇,但他对爱情也还是抱着存疑态度。不然的话,他不会说“若说你可永世爱一个人,无异说一支蜡烛能点燃到你的生命尽头。”他又说:“当我的爱人发誓真心爱我时,我会信她--虽然我知道她在说谎。”这些对爱情加以否定的“警语”,读之能不泄气么?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是为情所伤屡医无效的最后一方膏药,灵或不灵并不重要,贴上去会觉得舒服一点儿就行了。我这个江湖医生,其实也经常向上门求助的情伤男女推销这方膏药哩。
毛泽东除了鼓吹不断革命论,也身体力行实践不断恋爱论,所以一生娶了已知的三个老婆。依专家们的说法来推论,这不断恋爱,是要靠一个又一个的谎言去圆的,不管这三个老婆是同时活着,或是死了一个娶一个,或是离了一个又娶一个。江青在毛泽东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中掀起巨浪,推波助澜几乎毁了中国,不知道她是不是心理上对爱情谎言的大报复,这只好留给专家们去考证了。
对於爱情,我其实并不那么消极和绝望。顾肇森的说法是我比较能够认同的,他谈到对爱情的认识,毫不讳言地承认多属歇后语(Aphroism),就如“爱情是幻想胜过理智的结果”。人活在幻想中有什么不好呢?即使那是一个虚无飘缈的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