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国华文什志上看到一则女性化妆品广告,十分显眼,“花容失色”四个斗大青底变体字,加上夸张的惊叹号,真的会吓得那些扮美女子”脸青青”。当然,这则广告的构思不外是,如果要避免“花容失色”,不让美丽的脸庞留下岁月的痕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它介绍的化妆品。这类带有恐吓性的广告语言,不算高明,在一些国家甚至是被禁用的。但是,它给”花容失色”这句形容词注入的新定义,倒是达到了别出心裁引人注目的最佳效果。
爱美是不是女人的“天性”?对于这点,我始终存疑。
“女为悦己者容”早就说明女人是为喜欢自己的人装扮的,也就是说,是刻意装扮起来给人家看的。白居易《长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的杨贵妃,还不是为了讨唐明皇的欢心而“美化”自己,展现“醉芙蓉”的万种风情,去满足“重色思倾国”的君王欲望。
《比墅抱翁录》有一段关于”醉芙蓉”的记载:“木芙蓉,潇洒无俗姿,花色不一,有白有红,更有一花而日三变者,朝白晚红曰醉芙蓉”。一日三变,可谓用心良苦。传说中“贵妃醉酒”的故事,想是和“醉芙蓉”也有关连吧。杨贵妃得靠保持美色来避免有朝一日被打入冷宫的命运。这原是十分凄凉和无奈的事,怎能说是天性呢?
年轻貌关女子常常会问她的男伴说:“有一天,我年华老去,皮肤皱了,头发白了,身材臃肿了,你还会爱我吗?”从这个每位在热恋中的男孩都会碰上的问题来窥探女性心态,可以发现在很大程度上,欠缺成熟的女性都会认为“美色”是保障爱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使是中年以上的成熟女性,也不尽能消除这种观念,她们在埋怨丈夫对自己冷落的时候,总是离不了“我已经是七老八老的黄脸婆,你心中还有我么?” 。
从中年女性是化妆品市场上最大的消费者这个事实看来,她们担心失去美色就会失去爱情,显而易见。不过,IQ零蛋的先生们可别洋洋得意,当尊夫人经过一番打扮之后问你“这样好看吗?”不一定是“心中有你”,很多时候她是想从你的口中知道,当她出现在每个场合,她的装扮是否仍具吸引力。
其实,不渝的爱情是建立在无条件互相接纳的基础上,这样才能长相厮守,直到老死。如果将爱情比喻为花朵,我们就得保持宽容的心情,不断调整喜爱的角度,去适应从含苞到盛放、到凋零的“美的历程”。含苞的羞涩,盛放的艳丽固然是美得熏心,凋零又何尝不是对美的期许和怜惜?
疯子尼采很早就为男女之间的幸福界定了主从关系。他说:“男人的幸福是‘我要’,女人的幸福是‘他要’”。这句话如果用在女人扮美的行为上,不正好说明爱美并不是女人的“天性”而只是因为“他要”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