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5日星期一

哈丽之死

母子俩惊惧的目光是聚焦在无常命运之神身上么?
天妒的完美
黄花绿叶映红颜 邻家黑珍珠女孩的灿烂笑容
这是得自父亲加朗星的微笑思考神情
此情已成追忆


(Harinder Veriah Trust Video)

GH上个星期从英国来信问我关于Karam Singh的事,我感到十分诧异。

因为忙着,还没来得及复她问个究竟,就在她的博客《英国琐记》http://janetwilliams.wordpress.com/中读到一篇关于加朗星已故女儿哈丽的文章。

加朗星律师是英年早逝的无产阶级战士,马来亚人民党的优秀党员。
在那个战斗的年代,他经常单枪匹马在全国城市和园丘奔走,组织城市和园丘工人加入斗争队伍。

他在内安法令下被扣留多年,被释放后曾前往印度,在印度参与人权运动,发动印度警察大罢工,结果被印度政府逮捕下狱,之后遣返马来西亚。

身为当时的国会议员,他拥有两张长期免费乘搭火车头等车厢的证件,其中一张是给妻子或授权人士使用的,他的这张附加证件一直留在社阵总部,签署好空白的授权书,以备干部党员有任务出门时使用。我在全国走动参加党会议或群众大会时,就多次使用他或另一名社阵国会议员林建寿的证件。有一次在去居銮的火车上和他相遇,正好同个车厢而且两个卧房相连,我们把活隔板打开,就是双人房了。

那一晚我们彻夜不眠,从吉隆坡一路聊到居銮站。劳工党和人民党的内部矛盾是主要话题,后来的演变,证明了他的高瞻远瞩和我当时的无知。

他心系群众,个性却倾向于孤单,不拘言笑,生活中烟酒不离,我行我素。但对于理念的坚持,直到他离开人间,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从印度回来之后,人民党在反动政府打压下,正走入低潮,他和党的联系没有以前的密切,不过在法律事务上他一直为穷人仗义执言,经常为受冤屈的穷苦当事人免费打官司,以至自己在物质生活上潦倒一生。



哈丽之死 一月 3, 2009 by 玉云

我经常会想起哈丽。
九年前的今天(2000年1月2日),热情善良、聪颖脱俗的哈丽,离开了人间。
哈丽离世时才三十三岁。她的原名是Harinder Veriah。可是,认识她的人,都叫她哈丽 (Hari)。
当年我从英国各大报章获知哈丽之死,非常震惊。哈丽来自马来西亚,印度人,是律师;她的先生马丁杰克( Martin Jacques)是英国人,白人,是英国知名作家和评论家,也是英国Marxism Today杂志的前主编。
两人偶遇,是在南中国海面,暖日和风的刁曼岛上。当年,哈丽才二十六岁,马丁四十七岁。
哈丽给马丁遗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 — 今年十岁的儿子拉菲(Ravi)。
1998年春,我在伦敦过着穷留学生的生涯时,认识了这个友善、热情的家庭。
当时,在一个讲师的介绍下,我成了马丁的汉语老师。马丁当年正好在替英国广播公司制作节目,将要随哈丽到香港去,想在出发前学一点中文。我每个星期到他的家给他上课,因此也认识了他那充满阳光魅力、热情好客、待人诚恳的太太。
见过哈丽的人,都会记得她的健朗笑容, 和那明亮自信的动人眼神。
有一次,我去上课时,哈丽正好在房里休息,才出生两周的小宝宝就安睡在书桌上的婴儿篮里,陪着我们一起上课。
我后来因为赶着写毕业论文,没有办法继续给马丁上课。
那一别,竟是永恒。
哈丽在英国念完了法律系硕士课程后,英国顶尖的法律事务所Lovells独具慧眼聘用了她。而后,公司决定将哈丽调职到香港去,此机难逢,马丁也随行到香港去做研究、采访和写书。
小宝宝才九个星期大,一家三口就离开了阴霾的北伦敦,飞到了香港去开展新生活。
1999年的最后一天夜里,全香港都笼罩在迎接新年的欢乐声中,马丁一家和朋友们也在外用餐庆祝。钟声敲起,烟火此起彼落,哈丽在酒店外突感不适,马丁一看便知道,是哈丽的癫痫发作了。
那是哈丽生平第二次癫痫发作。第一次没有大碍。
喧闹的人群中,救护车将哈丽送进了医院。
第二天,马丁在探病时,病床上的哈丽抖出了这一段话:“I am bottom of the pile here. I am Indian. Everyone else here is Chinese.” (“我压在这里最低层。我是印度人。这里其他的都是中国人。”)
一月二日,哈丽再次发病,不久抢救无效。
凭着太太的临终遗言 — “我压在这里最低层”,马丁怀疑哈丽死于种族歧视而引起的人为疏忽。马丁要求调查。院方提出哈丽死于癫痫的结论,马丁提出了挑战。马丁还对该医院提出了疏忽的诉讼,案子今年六月听审。
马丁挑战香港‘种族歧视’的看法,九年来在香港掀起了巨波。哈丽之死,媒体疯狂报道,香港的种族歧视成了公开探讨的话题。经过多年的辩论,2006年底,反歧视的法令终于在香港成立了。
英国媒体形容马丁战胜了香港的司法,但失去妻子的悲痛,仍时刻侵蚀着他:“我的哈丽陪上了性命。”
对哈丽的追念,马丁转化成了行动。2002年,马丁和Lovells律师事务所的一个伙伴设立了Harinder Veriah Trust (哈琳达菲丽尔信托)。
这项计划让贫困的马来西亚律师有机会到伦敦的Lovells律师事务所工作两年。
三个来自马来西亚的律师已经从这项计划中受惠。
2005年中开始,另一项因哈丽而诞生的助贫计划也在马来西亚展开了。哈丽的小学– Assunta Primary School Two 获得了特别的支援,一些贫困的孩子,有了书本、文具、餐费,也有了一丝希望。
这些孩子,不管是华人、马来人还是印度人,不管他们的肤色是什么。
因为,哈丽本来就是一个乐观开明、充满温情的女子。
在马来西亚多元的环境中,她会说英语、马来语、旁遮普语,还会说广东话,她也在伦敦学过汉语。在哈丽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应该没有种族、肤色的藩篱。
哈丽出身贫苦。她的父亲 Karam Singh是马来西亚独立后首届国会中最年轻的议员,当哈丽还嗷嗷待哺时,父亲在内安法令下被扣四年多。哈丽六岁时,母亲突然去世,父亲却没有负起重任,孩子们好像顿时成了孤儿,就算后来寄养在亲戚家里,日子也一贫如洗,需要缝衣补鞋过日子。
她明白穷孩子挣扎的辛酸。她自己就是靠着刻苦的精神,一步步地向上追求。
可是,当生命正走向美好时,命运却吞噬了哈丽。
人生的不公,莫过于此。
几年前,我曾答应过马丁,我会写一篇中文稿子,代表我对哈丽的追念,也支援他为哈丽之死的真相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可是,每每提笔,心情格外难受;曾多次尝试,总是提笔,又放下。因此,我迟迟未能履行这项承诺。
新年伊始,我终于遵守了这个承诺,哪怕是迟来了一些。
谨此缅怀我心中的哈丽,和她遗留人间的真善美。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