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果真能引玉,钱圣叹先生的回应,给我带来一番意外惊喜。
< 天下无不害人之小人>这篇文字,同步发表于我的博客<顾记客栈>。网友们的评论和捎来电邮,皆异笔同文着重于对小人的鞭挞和声讨,甚至延伸到非我认同的特定人物身上去,使我不无尴尬;不过,并没有读者如钱先生般的引经据典,把“小人”和“细人”的混淆厘清,给大家上了经典的一课。钱先生的学养令人钦敬,我要在此说声谢谢!
我发表在博客上的文字用词比较杀伤。交稿给<言论>主编之前,自我审查作了一些修饰,只把“重话”留在博客。无需讳言,执笔当时确是百感交集,回顾前半生在职场和商场上,曾经遭逢自己所器重的几个“文化小人”暗算而大难不死,心理不免失诸平衡,心浮气燥,思考难免不够周全了。引申易中天的观点是借题发挥,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我同意易中天所指的小人应该是“细人”,而我说的小人乃是“道貌岸然,行为卑贱”的另类,两者确是有所差别。因此,细人小人,可以说是各自表述了。
古代圣人学说区分君子和小人的差异,黑白分明,一针见血。我自己的生活验证,对于<论语·子路>中说的“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体会最为深刻,因此平生对聚狐群结狗党在集体协作中搞颠覆的人渣,最是深恶痛绝。<论语·里仁>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所谓的“义”在这里不是指“义气”或“正义”,而是指 “得宜”和“适当”,也就是说,君子走的是一条适当得宜的正直路,而小人心中只重私利,在个人欲望驱使下,就会见利忘义把你卖去荷兰。“怀德”和“怀土”就是说,君子和小人心中各有不同想法, 君子耿耿于怀的是自己的道德修为,小人每天牵挂着的则是自己的乡土。君子心中有不能逾越的法制,是谓“怀刑”;小人期待的是不劳而获,镇日想抄捷径占人便宜,贪图小施小惠,是谓“怀惠”。所以才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之说。
易中天眼中的小人,和余秋雨写过的小人,大致上可以归为同类。余秋雨说:“这群人物不是英雄豪杰,也未必是元凶巨恶。他们的社会地位可能极低,也可能很高。就文化程度论,他们可能是文盲,也可能是学者。很难说他们是好人坏人,但由于他们的存在,许多鲜明的历史形象渐渐变得瘫软、迷顿、暴燥,许多简单的历史事件变得混沌、暧昧、肮脏,许多祥和的人际关系慢慢变得紧张、尴尬、凶险,许多响亮的历史命题逐个变得暗淡、紊乱、荒唐。他们起到了如此巨大的作用,但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他们的全部所作所为并没有留下清楚的行为印记,他们决不想对什么负责,而且确实也无法让他们负责。”
我能理解余秋雨这番“有感而发”的言论。在60年代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年轻的他已经是张春桥和江青领导下的上海文革理论小组成员,在当时的文革理论家王力、关锋和戚本禹的督促下,写了不少鼓吹文革和批判反革命的宣教文章。“四人帮”垮台之后,改革开放政策把中国社会带进一个新的里程碑。余秋雨与时并进,凭藉丰富多彩的传奇性生活历炼,通过优美的文学语言,发表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在文艺界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散文游记作家之一。树大招风,此其时,文艺界突然冒出一股“翻余秋雨老底”的黑力量,一群“红眼小人”倾巢而出, 搜集大量文革时期余秋雨的“黑材料”,到处煽风点火,想一举扳倒余秋雨。由于论据站不住脚,顶不住“秋雨旋风”,在一阵小打小闹之后,兴味索然而退。但余秋雨也已经被折腾得身心俱疲,啼笑皆非。余秋雨说小人深入透彻,独具只眼,与他的这段经历不无关系。“他们决不想对什么负责,而确实也无法让他们负责。”这句话可圈可点,描绘出小人的真实面目。小人从来不会对自己的劣行负责,因此,他们可以畅所欲为,伤人之后拍拍屁股走人。
最后我想提一提 “姑息养奸 ”这句成语的典故。
先说“姑息”:它出自出《春秋·礼记·檀弓上第三》: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柯劭忞·清史稿·卷二百九十五·列传八十二·隆科多传》:「孰知朕视为一德,彼竟有二心,招权纳贿,擅作威福,欺罔悖负,朕岂能“姑息养奸”耶?」春秋末,曾参卧病在床,病笃。任乐正之子春坐于床下,其子曾元、曾申坐于足旁,童仆持烛坐于壁角。童仆曰:「床上之竹席华丽且美好,乃大夫之竹席否?」子春曰:「住口!」。参闻之色惊,长吁一声。童复曰:「床上之竹席华丽且美好,乃大夫之竹席否?」参曰:「然,乃大夫季孙氏所赐也,我沉疴在身,未能更之。」便命其子曰:「元,扶我起而更之。」元曰:「父君沉疾,不便更之,望可至翌晨始行之也。」参曰:「尔之爱我不如童也。君子以德行贞洁而爱人,小人以宽容迁就而爱人。吾夫复何求哉?吾欲死于此合乎周礼而已矣。」众人遂扶之而更席,复置席上,尚未就妥,便已病殁。
这个典故说明“姑息”一词有两种含义:其一正如钱先生引证的“苟且目前之安,得过且过”,也指“把所爱之人当作妇人小儿看待,不多责备。”「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说的并非“小人”;其二乃指无原则的宽容迁就,会助长坏人作恶小人作乱,所谓“姑息养奸”是也。「招权纳贿,擅作威福,欺妄悖负,朕岂能姑息养奸耶?」这“奸”当然是作“奸诈小人”解了。 17-08-2007
3 条评论:
顾先生, 在我的工作环境里, 有很多类似的"人", 虽然他们没干杀人放火的事, 但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很没道德兼违背良心的.
lee,
我明白你的感受,因为我曾经在那种工作环境中熬了很长时间。
我从中领悟了深交、浅交和免交的道理。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判断标准来寻求相处之道。不知对你是否有用?
我明白. 我也应该要熬一段长时间才能脱离那种困境. 我曾经想过离开, 但因为种种原因, 很无奈, 我不能一走了之. 况且我也不想丢下那班一直对我信任和支持的顾客, 所以我还是选择留下来.
Le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