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5日星期二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甲州民行党州议员吴良山眉头深锁指着“不要挑战我们的耐性”标语


2007年5月13日是<五一三事件38周年祭>。
就在这一天,在马六甲Bukit Katir的Tambak Paya,一家马来餐厅门前悬挂了一幅书写上“JAGAN CABAR KESABARAN KAMI !!!”(不要挑战我们的耐性 !!!)醒目字眼的布条,下署Tambak Paya巫统青年团。布条右下角未列出市议会批准广告编号,明显是非法展示。

甲州民行党州议员吴良山曾就此事询问来自这个选区的巫统州行政议员Yunus Husin,他否认此事与巫统有关,并表示毫不知情。还说了句如果党内有人要这么做,一定会先告诉他。

我不知道这幅布条是否已经被取下,是否有人就此事向警方报案,或者是否有人因展示这类煽动性标语而被逮捕控上法庭。总之,我在<当今大马>看到有关报导的时候,心里骤然泛起的凄凉感触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亲爱的祖国。

记得文学批评家艾略特曾经说过,不懂得结构主义,就不配谈文学。同样道理,我认为不懂得结构主义的政客,根本就没有资格涉足政治,更不用说领导一个多元民族社会结构的国家了。

我们的灾难正是源自热衷于权力的政客对多元民族社会结构的无知。这种无知不会因为他们身上的牛津剑桥或哈佛耶鲁之类的耀眼标签而有所不同。政治上的机会主义才是无知行为真正的动力 ,因为在民智未开的发展中国家,投机取巧是一条骗取政治权力的捷径,甚至是“有知”之士,为了在政权中分一杯羹,都代代相传乐此不疲地抄捷径,置社会公义和法理于不顾。

深一层思考,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更大危险是revert回来的种族歧视。它带有浓厚的反扑色彩,尝试reverse the reversal of history。因为殖民统治的历史是颠倒的,过去被“忽略”的主流族群要翻转过来。英国人分而治之的手段,已经使今天的少数族群成为无辜的代罪羔羊。

可是睿智的人都知道,在已经独立的多元民族国家,寻找各种藉口实施倾斜政策,靠煽风点火分化族群来治理国家和延续政权,其所承担的社会风险和最终可能付出的高昂社会成本,无疑是永远难以估计的一个天文数字。

其实,人们如果愿意诚实地面对历史,不难发现,早期殖民统治者是以维护宗主国经济利益为本。他们一方面竭尽所能榨取殖民地的丰富资源,一方面推行分化政策,对当地的农渔民、园丘和筑路工人、商贩和搬运苦力等进行种族区域(城乡)划分,美其名曰按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的户口分配,事实上是一种隔离政策,切断种族间的沟通管道,防堵民间凝聚力量联手抗英。每个族群只能驯服地各自为满足宗主国的贪婪需索廉价出卖劳力。在殖民地政府统治下,各族人民都是被剥削者,没有任何族群获得所谓的“优惠”。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些人“先富起来”,那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运作加上个人辛勤经营的成果,不是谁仗了谁的势力霸占了谁的财富,不是偷,也不是抢;1857年叶亚来到吉隆坡的时候,这地方还是个烂泥河口,指责“外来人”是掠夺者,是非常不公平的说法。这也是我当年公开演讲大力批判滥权修宪无视少数族群权益的时候,声嘶力竭呼吁政府尊重史实的其中一个主要论据。

可悲的是,在建国50年大典行将届临之际,政治人物们除了各说各话,依然没有大智慧的政治家能带我们走出困境。无辜的下一代继续身受其害,包括在Tambak Paya悬挂布条的友族同胞。

2 条评论:

匿名 说...

栈主是一个独立个性的人,希望您在生活中拥有更多自我的幸福,有自己的天地!

顾兴光 alex e k koo 说...

我拥有自己的一片天。
谢谢啦!我们相识么?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