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0日星期二

我没有父亲


读山口百惠的自传《苍茫的时刻》,百感交集,喟叹不已。我实在难以想像她写下“我没有父亲!”这句话那一刻,她那颗淌血的心,是什么样儿的骇人的情景。
她也许在哭泣,也许在大杯大杯地喝着清酒,让冰冷的记忆凝结成一棵矗立在严寒中的秃树,任千万颗太阳一起向她照射,也不能溶解她身上沉甸的披雪。
她也许在愤怒,也许在大力大力地舞着长刃,让燃烧的记忆迸发出一股狂奔在平原上的溶岩,任百川汇流朝她扑去,也不能熄灭她身上炽烈的火焰。
她也许在--
山口百惠的父母亲并不是合法的夫妻关系,她的父亲早有家庭和子女。位做父亲的当年向山口百惠的母亲求爱时,曾经许诺“一定完全负起责任”。可是,在户口登记册上,山口百惠只是得到父亲承认的“私生女”。
到底是自己的父亲,她确是曾经喜欢这个把她带来世间的男人。不过,在成长过程中她所看到的一切,终於改变父亲在她心目中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总算看到了母亲不止一次地受到这个人的欺骗。这个人挥霍无度又不顾家,当时我们的生活全靠母亲工作张罗。我进高中那一年,母亲必须为我准备一笔数目可观的学费。她下决心,去向那个作为父亲的人商量,母亲相信的是父亲对女儿的爱,同时也可能是想以此确证这个人对自己的爱有多深。结果,母亲是大失所望!”这是山口百惠最早看到的父亲的面目。
“这个人既不慈祥,也不坚强,不够光明磊落,也没有丈夫气概。”山口百惠继续写道:“我一进入演艺界,这个人的态度立刻作一百八十度的改变。他利用我的地位,去向我所属的公司借钱。还利用父亲的身份,没有得到我的同意,去和演出公司谈我的合约问题。他抬着‘山口百惠之父’的招牌到处招摇,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可以用这个头衔来干他的勾当的时刻。”山口百惠以无比激动的心情揭露父亲在她成名之后的可憎行为。
后来,她的父亲还为了“亲权”问题和她的母亲打官司,把可怜的母亲折磨得疲惫不堪。有一天,她的母亲悄悄到她住处对她说,她父亲提出只要付他一笔钜款就可以解决问题。她还没听完母亲的话,就打断说:“如果金钱可以了断,他要多少就给他多少。这种人要的是金钱,不是血缘和亲情,我就是向别人家惜贷,也宁愿借来和他断绝关系。”山口百惠的愤怒、绝望和痛苦,都在这句话中宣泄了!
我真的无法接受山口百惠有着这样一个父亲的事实。我在襁褓期丧父,出生时父亲正远涉重洋在归途中出事,因此我连父亲的脸都没见过。但是,在我心目中,父亲的形象一直是和蔼可亲和令人钦佩的.母亲和叔父曾经告诉我许多关於父亲的故事,他不但爱他的妻子孩子和弟弟,也爱他的族人。他在生活的海洋中搏斗,以至在盛年葬身海底,就只因为他心中有爱,要为他的家族奠下未来美好生活的基石,作一个真正的丈夫、父亲和兄长。到今天,我仍然为无缘见面的父亲感到骄傲,尤其是父亲生前交往的乡亲们兴致勃勃地和我谈起父亲的时候。
朱自清写父亲的《背影》,多年来一直脍炙人口,那么震撼人心,是因为他有一个关爱着他,对他怀着深厚感情的父亲,使他在文字的追忆中能够进入化境。爱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那段父子情牵引出来的动人故事,也一直在温暖着人间的亲情。
年轻的留美学人刘镛,为自己刚考进中学的儿子写了近五十封信,鼓励儿子培养积极的人生观,战胜惰性和依赖心,同时告诉儿子:“我们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这些信已以《超越自己》为书名结集出版。刘镛正在扮演一个尽职父亲的角色,书的畅销已经说明这个角色的被肯定。
张曼娟在忙碌中寄赠她的《缘起不灭》,在《美丽的忌讳》篇章中也提起自己的父亲。在她家许多事都不顺遂那一年,她父亲忽然想起“前不栽桑,后不种柳”的俗谚,决定锯掉庭院中那棵一家人都非常喜爱的桑树。她看着父亲锯树,不敢吭声,暗自垂泪!到今天,她终於了解父亲当时的心情,以及二十多年来为周全保护家入所作的一切努力。她今天想起父亲孤独地驮着桑树蹒跚而行的情景,还是十分难受,觉得应该找个机会对父亲说出感谢。
因为读山口百惠的《苍茫的时刻》,她那句斩钉截铁的“我没有父亲!”,引发我对父亲的许多联想。这些联想亮丽的一面,和山口百惠的苍茫遭遇相比照,使人感觉她是一个叫人怜悯的不幸的女儿。在名成利就之后,她还在自传中对父亲作出强烈的谴责,从这一点可以理解她和母亲身受父亲的伤害有多深。“孝”和”恕”的说理在这种情况中是不管用的,她给天下身为人父者的启示是,如果不能做个称职的好父亲,就不是父亲。
每一个来到生活舞台上的人,都要在一出永不落幕的戏剧中扮演一个角色,而且必须落力演出,直到退出舞台为止。父亲--这个角色也不例外。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