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1日星期三

一触即破

在西安公众场所,像酒店大厅、国营百货公司、餐厅和纪念馆这些地方,随处都可以见到兵马俑摆设,其中以将军俑和跪射俑最为普遍,形状大小和兵马俑坑出土的一模一样,普通人不容易看得出它是复制品。
我们之间有人开玩笑说,何不买几个带回家守门,不知是谁打岔,说它是替死人守门的,引起一阵哄笑。即使免费赠送,我看也没人敢要了!
前些年,有一家机构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举办“兵马俑展览”,展出品的真假,曾经引起议论。主办机构在宣传中给人们一种印象,所有展出品都是从西安运来的“出土原物”,一点不假;持异议者则认为绝无可能,展出的一百巴仙是复制品。
这次亲自到西安一号坑看看,见到那种守卫森严的场面,我才确信这批“国宝”是不会轻易运去国外展出的。当场也曾就这个问题和一位守卫员谈谈,他说在他调派来之前的几年并不清楚,他来后这几年,从未见过有一件兵马俑被搬运出去。
我们参观那晚,见到下坑的梯级铺红地毯,询问之下,知道次日要接待来访的芬兰总理。只有国家首长或国宾级的访客,才会被允许下坑参观,像我们这些普通旅客,只有在坑边靠着栏杆看的份儿,如果是在正常开放时间游客拥挤的时候,站在坑边还得拉长颈项才能看得清楚呢!
守卫员告诉我,国宾之中只美国的里根总统能和兵马俑“打成一片”,比一比身高,其他的都“矮了一截”。我很想幽他一默说,如果邓小平先生走下去,那不是连影子都看不到吗?看他一脸严肃,我终于没有开口。
禁止游客下坑参观,是为了保护兵马俑完整。这些陶俑,容易破碎,承受不起触摸和搬动。别说年代湮远的出土古物,我们在博物馆纪念品商店选购装在锦盒里的小件兵马俑制品,带回来打开盒子一看,就有好几件“肢离体碎”,令人心痛不已!我们原先以为是工厂偷工减料,生产劣质品,后来才知道他们为求逼真,完全依照原件制作过程仿造,没有经过烧窑,也就难怪“一触即破”了。
出土兵马俑能够保持高度完整,说明中国考古工作者和开掘人员,是如何小心翼翼地运用集体智慧保护这些珍贵遗产。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想像秦代匠工当年凿坑埋藏兵马俑的壮观场面,尤其是封土工程的进行,必须顾及兵马俑的“安全”,不能造成任何破坏,因为残缺兵马不会有能力保卫“地下秦王”。在那时代,完全依靠人力和原始工具,能够完成这样艰钜而复杂的填土工程,简直是匪夷所思,足叫后人惊叹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