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1日星期三

庄敬自强处变不惊

台湾遭遇国际政治旋风袭击、被逼脱离联合国那一年,我正好出远门路过台北,稍作逗留。那几天每日作穿街走巷游,在喧哗的台北闹市,举目所见,到处都悬挂或张贴着“庄敬自强,处变不惊”这句醒目标语。台湾遽逢巨变,全岛上下,悲愤莫名。可是,在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激励人心的措施之後,局势迅速扭转,老百姓终于适应新形势,开始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在“变”中求突破,以期转祸为福。
曾几何时,今日台湾不但在经济上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自给自足,还以天文数字的美元储备金傲视群国;许多在当年追风与台湾“断交”的发展中国家,都对“今日阿蒙”刮目相看,竞相派员飞去宝岛“拜财神”,连我们的财长和贸工部长,也跻身这一行列。至于新加坡总理经常“私访”台湾,更是早已公开的秘密,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提升到哲学范畴加以阐释,“变”是事物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哲学术语中,“跃”是一个断层,“变”则是循序渐进。人类应变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它不仅能征服大自然,并且能在不断求变中加强生存条件,更上一层楼。古人说的“穷则变,变则通”,就是这一哲理演绎的简单说明。
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无限变化,是对本身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练。强者生存,弱者淘汰,早有定论。因此,我们在面对各种骤然剧变的时刻,应变的先决条件,绝对离不开自强不息。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处变不惊”,才能冷静地对整个变化,作出得与失的准确评估,以决定下一步的应对行动。但是,如果有人在这个关键性时刻,不自我省思以求自强,一味寻找代罪羔羊,则反败为胜不但难乎其难,自己反而会成为下一只“不幸的羔羊”。
“庄敬自强,处变不惊”,是今日台湾踏上成功之路的座右铭。在世事瞬息万变间,谁能充分掌握和运用这个哲理,谁就立于不败之地。所谓“不败”,就是光荣生存——无论是对个人或整个民族而言。

没有评论: